害虫中文名: |
蔗扁蛾 |
害虫别名: | 没有别名信息! |
害虫学名: |
Opogona sacchari (Bojer) |
害虫英文名: |
|
分类地位: |
昆虫纲鳞翅目,辉蛾科,蔗扁蛾 |
为害作物: |
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! |
形态图: |
|
形态描述: |
成虫体长8~10(mm),翅展22~26(mm),体黄褐色,前翅深棕色,中室端部及后缘各具黑色斑1个。前翅后缘具毛束,停息时毛束翘起;后翅黄褐色,后缘也有长毛。后足长,胫节具长毛。腹部腹面具灰色点列2排。雌虫前翅基部具1黑细线达翅中部。卵长0.5~0.7(mm),浅黄色,卵圆形。末龄幼虫体长30mm,宽3mm,头红棕色,朋部各节背面有4个毛片,矩形,前2、后2成2排,各节侧面也有4个小毛片。蛹 棕色。触角、翅芽、后足相互紧贴,与蛹体分开。 |
症状图: |
| 没有症状图信息! |
|
为害症状: |
为害作物名: | 香蕉、巴西木、巴西铁树、鹅掌柴、棕竹、铁树、马拉巴栗、印度橡皮树、柚珍椰子、南洋花生、大叶榕、马铃薯 |
为害状描述: | 卵孵化后幼虫很快钻入树皮或从裂缝、伤口蛀入寄主的髓心,并向四周蛀食,表皮有排粪通气孔,排出粪便,幼虫将皮层和部分术质部蛀空,仅剩下表皮,用手指按压呈面包状。幼虫多在干皮内蛀食,吉林在1m长的巴西木木段上查到幼虫多达226头,造成空心、叶片变黄或整株死亡。 |
|
发生为害规律: |
北京年生3~4代,以幼虫在温室盆栽花木盆土中越冬,翌年温度适宜时幼虫上树为害,多在3年以上巴西木段的干皮内蛀食,有时蛀至术质部表层,少数从伤口或裂缝处钻入木段的髓部产生空心。幼虫期45天,共7龄。老熟后吐丝结茧化蛹,蛹期15天,成虫羽化后爬行很快,成虫寿命5天,成虫经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,卵集中成块或散产,卵期4天,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。 |
预测预报: |
|
为害分类: |
蛀杆害虫 |
防治办法: |
(1)加强检疫,严防带虫巴西木流入我国,南方需注意检查是否已扩展到香蕉等果树上。(2)幼虫入土期是防治该虫有利时机,用90%敌百虫粉剂1份,对细干土200份混成药土,撒在表土上,隔15天1次,连续2~3次可杀死越冬幼虫,也可浇灌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。 |
为害情况: |
|